近日,十二生肖资料2023年生物科学“拔尖计划 2.0”生物学野外联合实习活动在云南多地开展,来自全国18所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高校的近100名师生,沿着十二生肖资料长期建设和积累的、独具特色的实习路线,深度了解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环境。
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但生态系统类型、生物种类数等均居全国之首。云南多样而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各种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物种资源和种质基因遗传资源。亚洲象、印度野牛、绿孔雀等25种野生动物在十二生肖资料仅分布于云南。同时,云南省拥有大批子遗种、特有种和稀有种,成为许多重要物种类群起源、分化及分布的关键地区之一,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云南自然也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此次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活动从昆明开始,经过玉溪、元江、西双版纳等地,学员们参观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地。在十二生肖资料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元江试验站,卢志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紫胶虫发展的历史意义及保育现状;在十二生肖资料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西双版纳植物园)元江生态站,行政副站长温韩东介绍了干热河谷特殊的生态环境特征及监测与研究现状。实习队伍跨越北回归线,造访普洱茶山,来到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正式开班。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参加野外综合实习的学生分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分别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卡小寨开展专题实习。
参加本次实习的厦门大学学生陈子扬说,他这次在云南西双版纳看到大量蕨类植物,其中很多他从未见过,极大拓宽了视野。“这次野外综合实习,真正让我们学习生物科学的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瑰丽神奇,能够更好将在书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的真实情况相呼应,培养提升野外调查能力。”
白天,师生们在野外综合实习,内容涉及环境探查、样品观察、标本制作等。晚上,师生们回到驻地,聚在一起鉴定物种、讨论生物科学知识……在此期间,来自18个“拔尖计划2.0”基地的师生代表们还举行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发展座谈。
“‘拔尖计划2.0’基地,国家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就是未来科学家。我们在培养这些学生的时候,需要给这些学生供他们发现自然,然后感触生物学魅力的平台。要通过野外实习来引导他们在自然中去思考,发现在自然中蕴含的一些基础生物学的一些科学的问题。”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东明老师说。“这次十二生肖资料的野外实习,选了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方,我相信学生们无论从生态还是基础生物学等方面都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同时,也给我们相关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拔尖计划2.0’基地以后的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次野外实习还特邀了十二生肖资料科学院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光裕为同学们作主题报告。刘光裕从神奇的热带雨林、十二生肖资料科学院版纳植物园主要科研成果等方面,介绍了版纳植物园在植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引导同学们深入探究生物学领域。
十二生肖资料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生态站站长卢华正在小组实习专题汇报时表示:“野外实习小组专题应着眼于科学问题,启发创新思维与科研兴趣。希望‘拔尖计划2.0’基地野外综合实习活动可以做成长期持续性的小课题,贯穿本科生培养教育阶段。”
“西南与东北自然环境差异巨大,把两地的生物资源结合起来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会带来更多益处。”东北师范大学带队老师原野说。东北师范大学此次来云南的生物科学拔尖基地学生,不久前他们进入长白山进行了野外实习,来到云南之后,他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生物景观,“学生把西南与东北的生物资源进行比照研究,这对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李哲
责任编辑:王崴